您当前位置:眉山青年网 >> 学校工作 >> 浏览文章

学校工作

情驻张场 —记“让爱不孤单”团队暑假三下乡活动

时间:2013年07月3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我们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让爱不孤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9人,713来到了四川省丹棱县老峨山下的张场镇。这里北面与雅安毗邻,是4.20地震的波及地。该地农产品出产丰富,民风淳朴,大多数家庭都有外出打工人员,属典型的农业型乡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在这里相当普遍。我们选择在这里进行“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活动。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安排下,我们在镇幼儿园建立起了我们的“暑假快乐营”,面向镇上和周围村子的留守儿童开展文体活动、安全教育和课程辅导。开始,参加的学生不算多,我们就上午开营,下午和晚饭后的时间到乡间进行家访和宣传。我们统一印有中南民大校徽和校训的绿色文化衫就像一道流动的广告,吸引了村民们好奇的眼光,他们纷纷与我们攀谈,了解我们到张场的目的。来营地的孩子渐渐多起来,有的甚至是走了几公里的山路赶来的。本来怕孩子们路远赶不及,我们把每天开营的时间定在上午9:00,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提前到,有的连幼儿园的大门都未开就候在了门外。为了适应孩子们的节奏,我们一改在学校时爱睡懒觉的习惯,上好闹铃后,便闻鸡起舞。我们把孩子分在不同的兴趣小组进行辅导,课间还穿插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一到游戏时间,幼儿园的院子里便成了笑声工厂,清脆的、连续不断的、响亮的、咯咯叽叽的,各种各样的笑声从孩子们嘴中迸发。他们脸儿通红,满眼放光,哥哥姐姐的叫着,在我们身边穿梭,或拉着我们又蹦又跳。在快乐营里,我们既是老师,又是大朋友;既是主持者,又是参与者;既是调停人,又是倾听者。只有当送走最后一个孩子,才感觉出疲惫,连走回寝室的力气都没有,只想就地躺下。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每天下午和晚上的走访,带队老师根据从学校得到的留守儿童的信息,联系到他们后就领着我们上门去做家访。每个家庭都非常欢迎我们,他们或扫净院坝,或走老远的距离来迎接。

有个热爱画国画的叫车浩(化名)的孩子,现就读小学四年级。2岁时母亲就弃家而去,父亲外出打工养家,他随爷爷奶奶住在茅草屋中,直到去年九月家里才建起半边砖房,至今还欠款6万余元。为了早日还清借款,一家人辛勤的劳作。他们在离家还有一定距离的山坡上搭了棚子和栏杆,圈养了一些山羊和鸡,爷爷每晚就住在山上的窝棚里看护这些家禽。现在是梨子成熟的季节,为了卖个好价钱,爷爷和残腿的奶奶每天都会各背上一大背篼梨到集市上售卖。车浩很懂事,总是因陋就简,木炭就是他的画笔,拥有的所谓的美术书其实就是一些儿童画报,他最爱画的是公鸡和马。他的爷爷一再说要是有老师指导车浩,他拼上老命也要支持车浩画下去。

还有一个和车浩有类似家庭经历的5岁小女孩罗谧(化名),她的家庭遭遇更多的不幸。罗谧的爸爸在打工时受伤成为残疾人,现在还拖着镶嵌钢丝的腿在外看守工地。爷爷早亡,他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一个月前手腕脱臼,小罗谧每天都为奶奶擦背。他们住在她大爷爷暂时借给的房子里,隔壁破旧不堪的屋子才是他们的家。村里人说罗谧奶奶是个大好人,自己已有够多的困难,却还热心参与捐资修桥。我们注意到尽管衣装简陋,老人却留着一头染黑的烫发,脱臼的手腕也细心地用花手绢扎裹着。她让小罗谧给我们敬礼致谢,以后送罗谧来幼儿园时,不是给我们送几个大大的梨,就是给我们带几根脆生生的黄瓜,在她自己家的桌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些带伤的梨。罗谧像一根生长中的丝瓜藤抓到了树枝,自从家访后,天天粘在我们身边。当听说我们要走时,她一遍又一遍的追问:“你们还来吗”?“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呢”?

在初到张场遇到各种困难时,我们觉得日子是那样漫长。支教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面对小罗谧难过的眼神,我们觉得我们呆得太短了,我们心灵深处那丝丝缕缕的情愫已羁在了这川西小镇——张场。

 

文章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