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属团组织
别样战场中的飒爽英姿—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救援小组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张组长那颗忐忑不安的心
救援小组出发后,心情最纠结的当属组长张毅了,倒不是怕到灾区吃苦受累,只是除了他这个70后之外,其余四名队员全是90后的小伙子,平均年龄还不到22岁。现在大家一谈起90后,都会和“脑残”、“特立独行”、“温室花朵”等几个词联系到一起。张组长一直担心的是:灾区如战场,他们能不能了吃的了那份苦?会不会有队员开小差,给公司脸上抹黑?记得临行前杨建坡部长对他说:“要在保证队员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怎样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管好,带好这支队伍就成了摆在张组长面前的首要难题。随着不断深入灾区,山体上的飞沙落石也逐渐多了起来。“看!那边山上一块大石头掉下来了!”“那边也是,有好多”“哈哈,感觉跟动作片里的一样呢” 听了队员们叽叽咋咋的讨论,“唉,到底还是孩子啊,以后可有我折腾的了”张毅一脸苦笑。
顽强绽放的“温室花朵”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灾区内艰苦的生活条件还是让张毅“傻了眼”,他们来这的头一个晚上就睡在刚铺设的砖头上,由于帐篷漏雨,被褥衣服经常被雨水洗礼,导致十几天来大家身上都是湿淋淋的。由于用水短缺,大家5个人两天只喝了6瓶水,更是创造了4天不洗澡刷牙的历史记录。每天早上7点半外出执行任务,到了晚上8、9点钟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吃的还都是千篇一律的炖白菜,由于断电,大家晚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仅能通过手摇式收音机关注灾区情况。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有不少别的单位救援队员请假返家,陆续走了十几个。但公司救援小组始终不喊苦,不叫累,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始终抱着完成任务,不给公司丢人的决心,时刻顶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抗震救灾期间,他们用年轻的臂膀扛起了共7300袋、22万斤大米,580箱、27000斤食用油,修建抗震房10间,拆除危房31栋,高强度的劳动让他们累的连手都抬不起来,都开玩笑说每天最累最辛苦的事情是拿筷子吃饭。看着90后小年轻们的昂扬斗志与出彩表现,张毅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到了肚子里,甭管什么累活难活都敢接了,公司救援小组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军分区领导关注,他们就像一朵朵拼搏战斗之花,在灾区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绽放。
整编军为何总被当成正规部队?
公司救援小组不仅能圆满完成救灾任务,还主动发扬大爱无私,舍己助人的高贵品格,别看只是个救援小组,干的可全是别人眼中“正规军”的活。有一次从他们接收到了卸载来自香港支援的钢板床任务,谁知经过太阳暴晒,钢板床的温度达到了70度以上,小伙子们用手一碰便烫出了好几个大泡,就算带上手套也是酷热难耐,坚持奋战近一个小时后终于完成1400个钢板床卸货发放,受灾群众都说:“还是解放军好啊”。当他们听说一位灾区妇女因为家中缺乏劳动力,无法收割地里小麦的情况,马上自告奋勇赶到田地里忙活起来,中午的太阳照射非常强,加上没有收割经验,麦芒扎在身上真是火辣辣的疼,干了没一会就汗流浃背,但大家没有丝毫休息,收割完麦子后还帮她搭起了帐篷,妇女满含泪水,紧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解放军”。还有一次他们正在对危房进行机械拆除时,一名骑摩托车的妇女想抄近路回家,但就在距离危房不到
收获宝贵的人生财富